二十年前,跨国电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之初,我国政府通过“技术换市场”及“技工贸结合”等对外经济政策来要求和推动它们的本地化发展;二十年后,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强劲增长,在当今日渐成熟并飞速发展的中国电信市场上,技术与产品的本地化早已从自上而下的政府经济导向变成了各跨国企业在激烈的业界竞争中谋求生存发展的主动战略。记者在北电网络(中国)的本地化新战略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谁抢先利用中国超经济规模的市场需求量,充分利用中国在一些硬软件成本上的优势,并能及早开发出与中国电信网界面有关的接口,谁就能获得庞大的市场商机。”北电网络(中国)公司总裁毛渝南曾这样对记者说。显然,这正是北电网络在中国市场上积极致力于全方位本地化的动因。也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北电网络(中国)经过不断摸索而于近年形成了其独特的本地化思路:
其一是经营上的多元化。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的企业往往致力于单一产品的经营或依靠单一技术,通过在某个特定的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垄断态势来取胜。北电网络在中国的多家合资企业以往走的也是这样的路子。然而在当今的中国电信市场上,新技术与产品的采用时速越来越与欧美市场趋于同步,产品周期越来越短。面对多元竞争的电信服务环境和网络情况,北电作出了重大的战略调整,全面扩大了经营范围。以广东北电为例,就从电路交换系统的生产扩及到无线移动系统,不但经营欧规的GSM,也发展美规的CDMA。北电正是以多元化的经营战略来适应和服务于中国电信市场的多元化要求,并使得企业能在产品和技术周期越来越短的市场态势下,规避过高风险而始终保持活力。
北电网络(中国)本地化发展战略的另一个特点是生产的合作化。参观过北电在华合资企业车间的人往往都惊讶于偌大的厂房里工人数之寥寥。记者了解到,这一方面固然是得益于技术演变而使硬件趋于芯片化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北电的合作生产战略:将传统的制造业,如机架、电缆及其他金属或塑胶元件的生产都交给当地的专业厂商完成,而企业本身则致力于技术核心和市场导向。摈弃传统生产型企业“小而全”的模式,在当地就近寻找适宜的专业厂商,利用其专业优势为本厂服务,使本厂得以集中精力和物力于核心技术上,通过这种合作生产,北电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也实现了与当地企业的积极配合,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多元化的经营和合作化的生产,北电网络一方面对中国电信市场的需求作出及时的反应,一方面也得以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而这也正体现了当今跨国公司本地化发展的根本原则———企业本身与本地经济:双赢。